找到相关内容33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对人间佛教的贡献

    与现代化进程,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佛教文化,特别是禅宗文化的了解不再只停留于某些形式化的表演。   圣严的第三个历史性贡献,是创建了法鼓山僧团和法鼓山文化教育事业。法鼓山作为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的四大僧团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1279111.html
  • 少林寺的禅文化

    化、形式化的弊端,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,会丧失教义的灵魂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,禅宗提出了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”的宗旨。所谓“教外别传”,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11891223.html
  • 正定隆兴寺内龙纹碑首的雕刻艺术

    直视前方。如意云纹式的鼻子呈瘤状隆起,纤细的毛发向上飘动。颈部较细,身躯相对较粗,背部的凸脊雕刻成锯齿状(图五)。与早期碑首雕刻的龙相比,此碑的龙在神态上已无气势可寻,在外形上更趋于装饰性和形式化,...

    郭玲娣 陈艮凤 樊瑞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74295035.html
  • 《因明正理门论》、《墨经》与逻辑

    这些作为逻辑的内容是一致的、惟一的,而概念、命题和推理的来源和特征存在着差异。如上所述,逻辑关注的是形式的真(就形式的真,也有从非形式化形式化的发展的问题。),即概念重类与类的关系,命题和推理重形式...

    曾昭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40138303.html
  • 关于因明的宗

    形式化,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演绎逻辑,它是以符合逻辑规则,由前提蕴涵结论。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”。  崔清田在《试析《墨辩》的“故”与因明的“因”、“喻”》中说:“‘故’是《墨辩》逻辑据以立辞的三个基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1638583.html
  • CNKI收录的因明论文综述3

    是以论辩为目的,它的三支不局限于大词、中词、小词的形式化,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演绎逻辑,它是以符合逻辑规则,由前提蕴涵结论。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”。  崔清田在《试析《墨辩》的“故”与因明的“因”、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0138633.html
  • 略论逻辑教学改革对因明发展的启示

    归纳逻辑、方法论等等。在西方的逻辑课程中,更是分层次教学,针对不同的对象,实施不同的课程,西方逻辑课程包含三大部分:其一,思维与推理课程着重于日常生活的论证理论,且方法一般不是形式化的。其二,基础逻辑,相当于我国大学普遍通行的《普通逻辑》,仅有部分的形式分析方法。其三,完全形式化方法解决推理问题的符号逻辑。西方逻辑课程是一个从具体逐步走向抽象化的序列。   因明是否可以从逻辑学的发展中得到启示?发展...

    万果 李巧艺 廖怀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3938781.html
  • 罗素悖论―哥德尔―弗协调逻辑―佛学浅谈

    真话。这就称为悖论。   更形式化的悖论定义是:“由A可以推导出┐A(A的否定的形式写法),并且由┐A可以推导出A。”   悖论还有很多,如“苏格拉底悖论”、“万能上帝悖论”、中国古代的“矛盾...每一分支都形式化,并且证明这些数学公理系统的协调性和完全性。所谓协调性,也就是一致性,即这个形式系统内部不会出现矛盾。所谓完全性,是指这个形式系统里面的任一公式A,或者A是可证的,或者是┐A可证的。 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3546357.html
  • 六祖惠能对佛教世俗化的否定与禅宗的发展

    方面对隋唐以来佛教的弊端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:(1)在修持上反对公式化的修行漠视,寄禅法于日常生活之中;(2)反对形式化的受戒仪规,主张“无相戒”;(3)在教义上反对经院化的烦琐义理研究,宣扬关注现实...形式化的倾向,即流于口头机锋,忘失了超越生死轮回这个“大事因缘”,逐渐丧失了创造力和生命力。元明以来禅净合流后,禅门僧人也多干起憨山大师所谓“世俗之业”,尽管当时寺院和僧人数量并不少,但在大师看来却是极度...

    张培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759957.html
  • 公元第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雕塑

    立体感,且折纹有形式化的倾向,但五代与唐造像之关系仍然显而易见。例如,二者面部浑圆,双眉与鼻梁连成一线,发髻高耸,头冠两侧皆系飘带。并且他们都上身袒露,下着裙裳,衣薄贴体,曲线毕露,腰部修长,躯体摆动,...袒露,并以凸起的圆点来代表乳头。衣着简朴,薄裙贴体,腹部垂挂一短的巾带,这些皆显示十一、二世纪大理国的菩萨像是受了九、十世纪东南亚雕塑的影响。而大理菩萨形式化的衣纹,环颈的项饰,有三角形板饰装点的头冠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2470814.html